种植技巧
澳洲坚果标准化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
[加入收藏夹] [关闭窗口]
澳洲坚果标准化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
1.1园地条件
果园应位于澳洲坚果优势生产区域,生态条件优越,园地应符合有关产地环境条件标准,应远离污染源。
1.1.1 光温条件
澳洲坚果最宜在气温13~32 ℃,无霜冻地区种植;幼树可忍受- 4 ℃、成龄树可忍受-6 ℃的短暂低温;在气温10~15 ℃之间植株开始生长,15~25℃之间生长最好;在气温< 10 ℃和>35 ℃时停滞生长。
1.1.2土壤条件
澳洲坚果在各类土壤均能生长,但最宜选择砖红壤、赤红壤,PH 5~5.5,土层厚度0.7 米以上,地下水位1.0 米以下,土质疏松,排水良好的土壤;在盐碱地、石灰质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地,则生长不良。
1.1.3灌溉条件
年平均降水量不少于1000毫米为宜,且年降雨分布均匀;果园应建立灌溉网,在干旱季节应具有灌溉抗旱能力;在年降水量<1000 毫米的地区,果园应建立在水源充足的区域,建立灌溉网,以满足果园灌溉用水。
1.1.4风
澳洲坚果树冠高大,无明显主根,根系浅生,易受风害;最宜选择无风害地区种植,有风害的地区,应选择避风地域并配置防护林种植。在平均风力超过9级,阵风达11级,有台风出现的地区,不宜商业性大面积种植。
1.1.5 其他
不宜选择容易积水的低洼地、坡度大于25度的地段和海拔高度大于1200 米的地区种植。
1.2 园地规划
1.2.1 小区规划
小区面积一般为20~40亩。
1.2.2 道路规划
1.2.2.1主干道
园内应有道路系统,道路规划合理,主干道路应与园区外公路干线或支线相通。
1.2.2.2园间道
居民点至园区主要道路,要求能通行汽车或拖拉机;路基宽3~4 米,路面宽2.5~3.0 米,纵坡<8 %,弯道半径>15 米。
1.2.2.3生产路
园内作业与运输道路,连接园间道,可通行小型卡车或手扶拖拉机;路面宽2 米,纵坡<10 %,弯道半径>10 米。
1.2.2.4步行道
园中山丘坡地步行道路,在等高梯地间设置“之”字路,路面宽1 米左右。
1.2.3水土保持和灌溉排水规划
1.2.3.1水土保持系统
山顶、沟壑、水库边、河岸边、道路边应保留原植被或造林;采用等高开垦方式,修筑等高梯田或环山行;若相对高差大于60 米的山岭,在最高一行梯田或环山行的上方修建“拦水沟”;若林段下方有农田的,在农田上缘修建环山引泄水沟,并每年雨季前和在大雨后维护水沟。
1.2.3.2灌溉系统
可采用贮水池配管道浇灌,有条件的可建设果园喷灌或滴灌系统,可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。
1.2.3.3排水系统
山丘地应在山坡凹箐和园地上方布置排水渠,在各带梯地内侧挖小排水沟,沟渠坡降2 %左右,并与凹箐排水渠连接。排水渠应修筑护砌与跌水设施;平缓园地可沿种植园四周及园中凹坡布局排水沟;排水沟渠的数量、大小与方向视其地貌、雨量、汇水面积、降水强度、果园面积等确定。
1.2.4 防护林规划
除山顶沟壑留林外,应根据当地风、寒、旱和牛兽害等情况及地形条件,因地制宜,因害设防,设置防风、防寒、防牛、水土保持林等。防护林距果园林地边行不应少于6 米。
防护林设置,主林带宽15~20 米,副林带宽10~15米,山脊林带宽不应少于20 米;块状林覆盖全部坡度大于25度的地段。
根据防护目的确定林带结构和树种组成,可选择适应性强、速生抗风、种源丰富,容易造林的树种造林。
上一篇:千花一果干果之王
下一篇:关于澳洲坚果座果率低问题